社區大學在臺灣創辦邁入第廿六週年,為我國重要的終身學習與公共人才養成基地;目前全國共90所社大,每年由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下簡稱「全促會」)集結辦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呈現社大對臺灣社會重要議題的主張與成果。
2022年,政府正式就「2050淨零排放」提出十二項關鍵戰略,希望整合跨部會資源,連結個人、企業、非政府組織等多元角色投入轉型工作,以吸收、消除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因此,今年研討會特以「淨零轉型」為題,希望藉此向全國各地的公民社群介紹公私協力推動淨零轉型的架構;同時,也促進社會各界從社區為本的角度,認識與交流彼此在此議題上可能協作的方向。
本次研討會由教育部、嘉義縣政府、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導;嘉義縣邑山社區大學、嘉義縣邑米社區大學、嘉義市社區大學、嘉義市博愛社區大學、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協辦。活動從場地佈置、展覽規劃、文宣品製作及鼓勵與會者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皆響應各種環境保育行為,並運用嘉義縣政府環保餐盒租借政策盛裝大會兩日午餐,以達垃圾減量。
9月21日,由嘉義縣、市四所社區大學規劃八條小旅行路線,帶領與會者走入嘉義縣東石、中埔、朴子、六腳、民雄、大林、嘉義市區等,體驗生態魚源永續的友善釣魚活動、參訪淺山農業的創新案例、走讀「醫療史」、「市場學」等嘉義日常獨有的地方知識學。
9月22日至9月23日研討會,邀請環境部彭啟明部長專題演講「從中央到地方,公私協力的淨零之路」;圓桌論壇邀請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莊老達司長、國科會臺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周素卿主任、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呂理德董事長、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蔡素貞理事長、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林子倫副教授、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鄭秀娟校長等人,從環境部主管之「淨零綠生活」推動策略、2040農業淨零四大政策——「減量」、「增匯」、「循環」、「綠趨勢」、嘉義縣的淨零轉型願景,談到企業、公民團體、社區大學如何共建淨零韌性社會。
四場大型分組討論,分別聚焦「維修與循環再生」、「公正轉型」、「生態綠領就業」、「轉型城鎮」等議題,以臺灣經驗呼應近十年在全球草根社區興起的維修運動、轉型城鎮運動,並連結由臺灣千里步道協會等多個團體在今年發起的「推動生態綠領就業」連署,倡議淨零轉型政策應納入具自然解方思維的綠色基礎建設、重視對綠領專業人才的投資。公正轉型則為國家十二項轉型關鍵戰略之一,也於去年修訂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中入法,強調轉型過程應降低門檻、減少各種改變對不同身份別的個人、產業、地區、族群發展等面向造成的影響與衝擊,而社大對地方知識學與地方公民社會網絡的掌握,有助於為弱勢群體減緩衝擊並建立支持系統。
除了各論壇討論,研討會期間,會場內將規劃「Mingling!來場交流吧!」社大行動展,呈現不同角色的社大人,因持續對話、理解彼此投入社大的動力與想實現的志業,而迸發出許多有創意的實驗行動,以及有磨合與支持的社群共學關係。
本次研討會亦特別結合兩項活動共襄盛舉:9月22日,由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辦理「循環之路,零廢再生」二手維修市集,於研討會場外(嘉義縣創新學院人行道)設有十三個攤位,現場提供布飾及衣物、布偶、木工、小型農具、小家電(電鍋、電扇與用電玩具)等類別免費診斷與維修服務(如有更換零件,零件費用50元以下不收費)。9月23日,與PeoPo公民新聞、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桃園市新楊平社區大學合作舉辦公民新聞優良作品播映發表。PeoPo公民新聞平台本年度以「獨立書店——撒下在地文化的種子」為題,邀請全國公民記者報導各地的獨立書店;研討會將邀請年度優良作品創作者、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文化部、文化研究學者、公共電視等跨領域人士共同討論獨立書店與社大,合作成為在地文化學習基地的可能性。
小而美、多元且異質的行動者,是台灣公民社會茁壯的關鍵,也是我們能彈性、靈活面對氣候災害與風險的韌性力來源;活動預估將有來自全國各地社區大學校務工作者、講師、學員,以及公民團體、新創事業、政策制定者、關心淨零轉型議題的社會大眾共800人次報名參與,期待三天的活動,能促進與會者對全國社區大學有更多了解,也能從社大、社區的行動經驗中收穫在文化與生活中實踐淨零轉型的可能路徑與結伴同行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