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郭宜婷
在奶奶的家中,我們一邊享用著平均年齡八十幾歲的奶奶們親手準備的料理,一邊心生敬意。熱湯、漬物、窯烤披薩和玉子燒在木桌木椅的戶外空間中飄著香氣,長輩們製作的餅乾早在開飯前就被搶購一空。四周可愛的龍貓壁畫和各式小物,彷彿進入了童話世界。這是一頓溫暖又愉快的午餐,長輩們的笑容與款待,是「浮羽之寶」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 拜訪婆婆家,在庭園中用餐。
👆 婆婆們親手為我們做的料理。
「浮羽之寶」的創辦人——大雄充先生,年輕時曾受到爺爺奶奶的照顧,心懷感恩的他,希望翻轉「長者因身體老化而成為社會負擔」的刻板印象。他創辦了一間專為75歲以上高齡者設計的公司,讓長輩們能持續工作,有事做、有收入、有去處。他的目標,是創造500個讓高齡者能持續工作的機會。
在日本,75歲以上的長者幾乎沒有就業機會。續照時還須經過認知測驗,許多長輩因為壓力或家人建議,選擇自願繳回駕照,進而失去偏鄉生活中關鍵的移動能力。大雄先生在創業前曾提供免費接送服務,與長輩的互動中,感受到他們生活上的困境與孤獨——他們或許經濟拮据,也可能因為交通與生活圈受限,一週只在接送時才與人互動。
「孤獨,是比癌症更嚴重的問題。」他說。雖然日本有年金制度,但僅靠年金生活,並不容易。「如果長輩每月能多兩到三萬日圓的收入,日子會過得更好。但我沒辦法直接發錢給大家,那我們就一起工作吧。」
👆回應高齡化的議題,大雄充先生邀請長者一起工作。
「一起工作」的理念,讓健康的阿公阿嬤得以繼續投入工作。他們的工作是打工或委託形式,不是志工,而是有薪資的勞動。每月多出兩到三萬日圓的收入,不僅提供了經濟支持,更讓長輩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與目標,並開啟跨世代共創的可能。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大雄先生強調:「我們不是醫療,也不是社會福利,我們是商業。」不依賴政府補助,「浮羽之寶」以營利事業的方式經營,目前包含四大主軸: 婆婆料理:由長輩們製作、在網路上販售的家常料理。 婆婆新聞報紙:專門報導全國各地阿嬤故事的報紙,創刊才一年,目前每月發行量接近一萬份,成為日本成長最快的報刊之一。 婆婆咖啡廳:在都市開設推廣門市,提供喝茶與交流空間。 婆婆學校:舉辦各式活動企劃,如阿嬤甲子園、服裝秀、音樂會等,邀請全國阿公阿嬤參加,活動免費參加,經費則由針對高齡者市場的企業贊助,吸引許多日本頂尖企業投入支持。
在福岡,目前有四家「婆婆喫茶店」,雖然有時營利有限,但透過與當地企業合作,例如與博多拉麵品牌結盟,發揮長輩們的智慧與創意,共同開創可能。
「我們跟阿嬤唯一的約定,就是讓對方感到開心,讓客人感到開心。這是我們唯一的承諾。」
高齡者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珍貴的存在。退休,並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全新的起點。「浮羽之寶」希望創造讓長輩持續活躍、重新發光的可能。不從「保護」高齡者、幼體化的視角出發,而是以「一起工作、彼此支援」為核心理念,「浮羽之寶」與阿公阿嬤們的故事,仍在溫暖上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