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議題組組長 柯穎瑄
👆全促會秘書處夥伴們於進行分組討論與整體回顧。
秘書處專案回顧展望工作坊今年已經是第五年,今年於4月11、12日於美國渡假村、巫雲山莊舉行。很多夥伴在初接觸到自己所負責的專案時,常會不斷詢問專案的目標是什麼?不可諱言,即便我們在專案成形的當下已經對於計畫的目標有所設定,我們還是經常會在一年一年的專案執行的累積當中,修正、調整專案計畫的路線及願景。
專案回顧與展望便是在回應上述課題的前提之下發展出來的機制,我們希望同仁在專案的推動當中,除了一步步辦理計畫書所列的工作項目之外,應當不斷探問專案的目標與所推動工作之間的關聯性;同時,辦公室對於同仁在專案中希望發展的方向及工作方法,多半保持開放的態度面對,我們也樂見各式各樣的創意跟激盪能夠帶給我們的工作更多的刺激跟進步,在既定工作保有一定質量的情況下,甚至願意給予空間、支持同仁的想法跟嘗試。
專案回顧展望工作坊每年會從辦公室當中挑選4-6個專案進行報告,專案回顧展望工作坊的分享內容有三個重點:
從去年開始,在專案回顧展望工作坊中,負責報告的同仁,會在工作坊之前,完成一篇至少3,000字的文章,透過文字梳理思考的脈絡及報告的內容;其他同仁的功課則是在工作坊前把這些文章讀完,同時,從去年的工作坊開始,也都保留比較完整的時段,邀請每個人都回饋自己的心得。
藉由回顧歷程,反思經驗,到展望未來,每個報告者都有一套自己的論述架構;從中窺見每個人的思考方式、在意的面向,是工作者間能夠高度相互學習的場合。
今年共有四個報告加上一個對組織的反思,分別是「全促會的策展經驗」、「社區大學連結十二年國教計畫」、「食農教育」、「都市農耕」。
2018年社大20年「做伙學習,翻轉地方」、2022年「供時代|社區大學公共性博覽會」、2023年「一群人的地方生活課——在社大學習如何成為公共人」,近年來三個全促會的策展當中,君頤都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包含論述產出、展區總籌、策展人等,深入參與了三個很不一樣的策展方式。君頤回顧全促會開始仔細思考策展作為一種與對話大眾的手法,是源自於2019年國家文化記憶庫地方知識學計畫,當時的同仁瑀俐在空總用鷹架搭起策展空間,當次的經驗也促成一場談論策展的座談。君頤比較這三次展覽的建構模式、爬梳展覽過程當中的實務經驗,同時也透過策展的形式思考全促會與社大的互動關係。
社區大學連結十二年國教計畫從2018年開始至今已邁入第六年,在秘書處中也經歷三代的專案執行者。這次的回顧展望由喬語跟章涵為主要敘事者,兩位夥伴由去年開始接任本計畫,兩個新手工作者面對已經執行多年的計畫,如何看待過去的累積以及前人的工作方法,而當自身在面對這樣的計畫時,如何與專案內包含顧問、社大工作者、社大講師、體制教師等關鍵角色的互動關係,而又要如何定義自身在專案中的定位,是兩位新手夥伴面對的重要課題,也藉著這次專案回顧展望工作坊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想法以及當前對於計畫下一步發展的觀察。
全促會在都農的推動可以說是源於2014年與都市農耕網的夥伴協作,對台北市市長選舉候選人田園城市的倡議,在政策成形後幾年則受台北市產業發展局委託經營台北市社區園圃推廣中心。而全促會在今年開始,未繼續參與社區園圃推廣中心的工作。由這個時刻往回看,正好可以看見全促會在面對議題倡議以及專案工作的交織,所採取的策略以及妥協。穎瑄也由個人作為專案執行者到專案管理者的轉變,分享自己對於身為非營利組織工作者的認同所發展出來面對計畫工作的態度。
農村教育以及農課題一直是許多社大夥伴關注的課題,甚至是許多社大辦學上關注的核心課題,也不乏許多精彩的案例,因此,對「農」的關注在全促會的組織發展中也幾乎一直有相關工作在推動著。隨著食農教育法通過,全促會與社大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已經既有的工作與立法的連結。全促會自食農教育法倡議階段便參與其中,近兩年於立法通過後也透過農委會食農教育計畫與社大協作推動相關工作。家慧在全促會於這一路的參與路徑、從青農到食農計畫的思維,有許多深入淺出的分享,也在這當中,對於社大定位、全促會定位,不斷進行探問及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