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社區組專員 陸皓昀
👆波光粼粼/陸皓昀攝
👆蚵寮一/陸皓昀攝
👆蚵寮二/陸皓昀攝
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社區組專員 陸皓昀
👆全促會夥伴們/郭宜婷攝
站在潟湖旁的堤防上,海風襲來,布織般地將人包覆在裏頭,不時還有飛機的聲音劃過藍天。據說是守護台海中線的戰機。從腳下的蚵棚結構與排列,到遠處的沙洲——青山港汕,養蚵與地方的生活時序、節奏息息相關,養蚵與雨、河和海的緊密關係,人的生活與地方、與環境深刻地鑲嵌在一起。就像浸泡在潟湖中的紅磚瓦舍,隨著海的脈動在我們眼中忽隱忽現。
社大領路人,讓社大帶妳/你看見不一樣的地方。台南社大、在地居民及成大USR計畫共同協作,耕耘地方,以非觀光者的凝視發展出認識社區生活、產業為主體的地方小旅行。而本次活動的講師陳泰豪,兼具台南社大工作者與在地人的雙重身分,和社區夥伴共同說出一個屬於自身的故事。走讀過程中,信手捻來都是一段故事,不論是港口水泥矮牆上的蚵螺,或是擱置在岸上、拆解的膠筏艇,都讓人具體而微地感受到地方與生活。
👆台南社大工作者,陳泰豪/陸皓昀攝
跟在泰豪的身後遊走在漁村中,我們彷彿成為了社區之友,走進日常場域中也不覺彆扭,以一種學習和感受的心態與地方互動。相比以消費為導向的觀光遊程,其中的差異與意涵盡在不言之中。
潟湖的海水聲不同於常見海邊的洶湧或悶重,是一種清澈的聲音在岸邊波動。我體驗著以兩條鋼筋製成的打洞機鑽透蚵殼,上同的粗糙與顆粒是被時光塑造的痕跡,穿透時有一種粉狀的摩擦感。
👆旅途中/陸皓昀攝
👆十殼一條,數條一串的蚵殼/陸皓昀攝
👆採集蚵仔後,要靠它才能從船上將一簍簍的蚵仔吊上岸 陸皓昀攝
👆舊屋舍遺址/陸皓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