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南部辦公室主任 周家慧
在社區大學的工作現場,我們關注師生的轉變,期望透過學習,深化學習者對於生命的體認,豐富學習者看待世界的方式。但我們卻很少有機會將眼光放回工作者身上,工作者在社大場域中,是否也獲得了什麼改變,對於個人的生命發展是否也產生了共振與影響。因此,全促會及組織與人才培育小組從2022年開始,發起「社大給我的禮物」工作者沙龍,希望能鼓勵工作者回看自己在社大的歷程與成長,用我們看待學習者的方式來看待自己。也藉由這樣的經驗整理,談談在社大場域的工作優勢與價值是什麼,透過這樣的經驗分享,也可能為其他工作者帶來支持。
6/13是系列沙龍的第五場,於台北小樹屋-紅豆杉辦理,邀請了三位不同年資的社大人,分享自己的歷程與故事。
宜蘭社大的專案秘書-邱靖惠,2015年加入社大,因為想學習務農也負責友善農耕課程業務,開啟了「半農半秘書」的生活模式。在社大跟友善農耕有關的業務,除了推動「夢想新農」計畫之外,也主責「建置青農在地生活的支持系統-以社區大學為平台」的計畫,透過這些工作的執行,靖惠開始延伸在農業的嘗試,除了開課之外,邀農夫共學、嘗試在社大賣菜、推動農業體驗遊程與食農教育等等,是工作任務同時也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在過程中摸索多種可能的路徑,也重新思索自己與食物、農業及土地的深刻連結。回顧在社大工作的收穫,作為社大的工作者,在社大認識宜蘭的土地,交了很多不同年齡層的朋友,也開拓眼界學習在非營利組織的工作方法,以及學習做人-善良的人。
👆宜蘭社大靖惠分享自己在社大如何將工作與自己有興趣的事結合。
雲林海線社大的主任-林琪耀,2013年進入社大工作,當時社大由雲林縣政府自辦,2016年社大委由民間辦理,琪耀便組織了在地協會承辦社大。承接一所社大重頭開始做起,從一人工作到團隊工作,也因為是新社大有較大的開創空間,在辦社大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與自我價值。也因為社大這份工作需要放慢步調與人互動,更能看見周遭的人事物,也因此創造與家人更多的對話。而來自於師生及社區的認可,挑戰自己不擅長的事所得到的成長,以及與其他社大夥伴的交流,都是支持琪耀繼續留在社大的動力,琪耀最後也以一個一百元的小故事,鼓勵大家無論經歷什麼事,都要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
👆雲林海線琪耀分享自己在獲得的成就感。
二林社區大學於90年9月創校,以義工辦學的方式創辦社區大學,希望創造濱海民眾終身學習的機會與平台,發展文化深耕,協助農業轉型。二林社大的主任秘書-謝日恆也在社大創辦不久後,即返鄉投入社大工作。對比於過往的工作經驗,日恆認為社大是一個可以玩夢的所在,社大工作自由度高、時間彈性,也因此開創了許多新的嘗試,例如跟農友合作辦不同形式的體驗活動,透過傳統市場走讀紀錄在地的故事,透過這些工作的開展找到跟故鄉的連結,也持續將故事分享給更多人認識。「二林有你們辦社大真好」這些來自師生的回饋,都是支持日恆及社大夥伴持續辦學的力量,就如同日恆在分享開場時提到的,因為辦社大多了一群家人,在同樣的生活及工作場域裡互相關心彼此支持。
👆二林社大日恆提到來自於師生的回饋是支持社大持續辦學的力量。
在三位分享之後,與會的夥伴也分享各自在社大工作得到的回饋,以及想要跟大家交流的困惑與心得,很多互動的主題雖然是日常工作細節的交流,卻也反應了對「人」的關懷,以及對自己在社大場域工作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