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社區組專員 陸皓昀
「來,你的名牌。」一位陌生的大姊一看見我,就把名牌遞了過來。我有點驚訝,以為是社大工作者,隨口聊幾句,才發現她也只是來參加活動的人:「前面的志工請大家幫忙發名牌。」
我看了一圈,發現集合現場沒有社大的工作人員。
「我不是職業的導遊,不過參加了很多市府舉辦的導覽人才培訓,也有在固定的地方駐點。」領隊葉大哥和我分享。一旁的社大工作夥伴楚茵,笑著說:「你沒提你最初是參加社大的導覽課,我要扣你今天的鐘點。」一邊作勢要打葉大哥,而葉大哥也配合演出、誇張地躲了一下,兩人一搭一唱。我好奇地詢問在教室中幫大家準備客家粢粑的志工,是否是透過課程學習或培訓,然後來到小旅行中協助,楚茵回道:「我們的志工都是在地人,她們本來在家都會做。」我忽然想到在葉大哥夾雜的中、台、客三種語言的導覽中,介紹客家文化的同時總是穿插著路途經過花草樹木的知識,就像在介紹自己家庭院般,也唯有在自己的家鄉,才能這樣細細的帶著大家、如數家珍地分享。
👆泉水窩江夏堂/陸皓昀攝。
👆江夏堂主夫人親自解說/陸皓昀攝。
👆江夏堂前半月池陸皓昀攝。
介紹在老坑溪拿著蝦籠捕捉的溪流魚、蝦、蟹,是老坑溪的河川巡守隊員,也是新楊平社大的志工。全天的遊程下來,我覺得有打進以遊玩為目的的遊客心中,但途中安排了一段可能會弄濕雙腳、也會有較多蚊蟲的溪邊踏查。楚茵是這樣想:「我們是把它當作一種擾動,帶人來認識老坑溪。當越多人知道這邊,守護這條河川的力量就會更大。」在老坑溪的介紹中,沒有聽見太多關於守護的行動故事,但讓大家看見只有在乾淨河川中看的見的溪流生物,或許就是讓一般民眾能夠最深刻體會、認同守護河川的方法。
👆保甲古道/陸皓昀攝。
👆老坑溪與介紹生物的巡守志工/陸皓昀攝。
👆是志工也是巡守隊員/陸皓昀攝。
對於很少參與旅行團的我來說,在分組體驗擂茶的活動當中認識的夥伴,倒也有種一期一會的心境。參與的夥伴有的是長期參與各種不同有關生態、文史旅行,有的是來自雙北地區的社大學員,喜歡參加不同地區社大辦的小旅行。「很生活的小旅行。」一對來自新莊,和社大也有二十餘年緣分的情侶檔這樣說。
👆捕捉溪流生物的蝦籠/陸皓昀攝。
👆茶園/陸皓昀攝。
👆喜愛拍照留影的參與者們/陸皓昀攝。